勤工俭学的基本原则

时间:2023-11-11 02:14:49
最佳答案

一、因地制宜原则。 农村中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。要突出农村特色,与城区学校相比,农村学校校园有较多可供种养的空间。结合当地经济,积极发展种养业,对内补充师生生活不足,对外可获得一定经济效益。如养鱼、种菜、培育苗木等。

二、育人原则。 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育人,因此,勤工俭学工作也要以育人为宗旨,为育人服务,着眼于育人。在勤工俭学内容的选定与决策之时,要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保持一致,有冲突的内容要严格管理,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。勤工俭学的一些项目还可以与学科教学相结合。如同劳动技术课相结合,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,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。同科学课相结合,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得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,从而将知识学活会用。

三、可持续发展原则。 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工作,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,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,量力而行,切不可盲目蛮干,近几年来,农村学校学生大量减少,学校收入相对下降,不少学校都在负债运行,本来是想通过勤工俭学途径增加学校造血功能,解决师生生活困难,将学校本来就很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创收途径中,若出现中途“死机”,半拉子项目,损失不仅仅是学校的财务,更重要的是挫伤教职工对勤工俭学的热情,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。要选择那些具有市场潜力,可持续发展的项目,走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。

四、安全性原则。 农村中小学的勤工俭学项目,大多与师生的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,因此在工作过程中,要严格管理,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,经常性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,将安全工作贯穿在勤工俭学工作始终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确保师生安全。

学校不是孤立的,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,农村学校只有坚持农村特色,将创收与育人统一起来,才能健康发展,才有生命力。

相关推荐
CopyRight © 2020-2023 考试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2022079352号 站务邮箱: shanbaike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