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榷》是明代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,全名为《明夷待访录·国榷》。以下是《国榷》的原文和简要译文:
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祀者,上帝之事也;戎者,国之要事也。上帝之事虽重,然不及国之要事;国之要事虽急,然不及戎之难事。是以圣王制度,祀事先行,戎事次之。至于春秋,祀事因而典之,戎事因而制之。夫祀者所以治天下之本,戎者所以安天下之民。国有天下,天下有国民;国在天下,天下在国民。国之所以存,民之所以生也。故曰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非贵人之言,而圣人之语也。
国之大事,在礼与信。礼者,所以行之者也;信者,所以成之者也。是以圣王制度,礼行信立。
礼者所以行天下之道,信者所以成天下之功。天下有信,则君臣之间有所信仰,父子之间有所信仰,兄弟之间有所信仰,夫妻之间有所信仰,朋友之间有所信仰,商贾之间有所信仰,百姓之间有所信仰。信仰相通,则天下大同。
故曰:“信之于人也,如己之于物也;不信,则其用不行。”此圣人之所以立信也。
国之大事,在刑与赏。刑者,所以禁暴也;赏者,所以劝善也。是以圣王制度,刑罚先行,赏赐次之。刑罚者所以禁暴,赏赐者所以劝善。民有禁则不敢犯,有劝则欣然从之。故曰:“刑罚之不加于民,几乎与无赏罚也。”此圣人之所以立刑也。
国之大事,在治与乱。治者,所以行之也;乱者,所以废之也。治乱之事,君子之所先察也。治有所不行,则乱将作矣;乱有所不废,则治将亡矣。故曰:“国之大事,乃在修身齐家,治国平天下耳。”非闲言浮语,而圣人之所以为治国之本也。
以上是《国榷》的原文和简要译文,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