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拼音:qū、ōu)是汉语常用字,始见于商代甲骨文。区的古字形像众物藏于曲形器,本义是藏隐,引申指住宅、小屋。现代汉语多指地区、行政区划单位,又指一定的区域或范围。这些意义的“区”字读为qū。又读作ōu。为古代计量单位,四升为豆,四豆为区。也可作姓氏。
“区”的来源说法不一。一种说法是会意字。甲骨文由表示藏匿处的“匸(xì)”和众多贮藏的物品的“品”构成,整个字形表示把物品放在一个地方贮藏起来,本意即为隐藏。一说“区”是指事字,它强调的是中部的“品”,本意是一种小盆之类容器,是“瓯”的本字。战国文字中楚文字“区”从匚、从品,“品”在“匚”内。有的字形“品”是倒写的。齐文字“区”从匚、从品或从吅“吅”表示储藏的物品),“品”、“吅”与“匚”共用笔画,不在“匚”内,此构形含义不详。《说文解字》将“区”归匸部。小篆以后的字形变化不大。汉字简化时将中部的“品”简化为“ㄨ”,“ㄨ”是简化记号,与字的音义无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