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治通鉴唐纪八上令对人才的看法

时间:2024-04-12 12:01:03
最佳答案

【出处】《资治通鉴》第192卷 唐纪8

【原文】上令封德彝举贤,久无所举。上诘之,对曰:“非不尽心,但于今未有奇才耳!”上曰:“君子用人如器,各取所长,古之致治者,岂借才于异代乎?正患己不能知,安可诬一世之人!”德彝惭而退。

【译文】太宗令封德彝荐举贤才,很长时间没有选荐一个人。太宗质问其原因,答道:“不是我不尽心竭力,而是现在没有奇才!”太宗说:“君子用人如用器物,各取其长处。古时候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君主,难道是从别的时代去借人才的吗?正应当怪自己不能识别人才,怎么能诬蔑整个时代的人呢?”封德彝羞惭地退下。

【解析】

李世民提出从“用人如器”的用人思想,最为深刻,同时也没误解最多,因为这背后,其实蕴含着及其阴暗但是实用的用人思想,这就是权谋家的用人思想。

李世民之前所有的用人思想,都是把人分为几类,然后主要的就是德、才、忠的问题,但是到了李世民这里,完全就抛开了人的范畴,那就是没把任何下属当人看。你就是个工具,实现领导政治理想或是个人欲望的工具。既然是没当人看,也就没那么多精力顾及工具的感受了,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,这个工具就拿来用,不能实现目的,这个工具就抛开。

我们能够看出来,帝王无情就在这里,这个人用完了,也就扔掉了,毫无负担,毫无愧疚,毫不手软。

唐太宗用人有五个原则:一取才胜于己者。要恢宏气度,不按照自己的模式选人。(如李靖、房杜)。二要用人之长,弃其所短。这需要能识得真才,看人看基本点。三要使贤不肖各得其所。这需要具备用人艺术。什么人可用,什么人可信,都要心里有数。四须容忍梗直者顶撞。这需要有大修养,同样也是对基本点的判断。(魏徵、王珪)五不管亲仇疏远,一旦用之,爱之如一。(一把手不搞小集团)

近期武汉大学要开一个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的高级研修班,围绕《资治通鉴》的十二鉴展开精讲,很值得企业领导高层干部去进修。

相关推荐
CopyRight © 2020-2023 考试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2022079352号 站务邮箱: shanbaike@qq.com